如今在車水馬龍又人口密度高的台北市街頭,越來越少看到流浪犬的蹤跡,然而在其他縣市或是較偏遠的山區中,流浪犬數量仍然相當高。以往政府對於流浪犬隻的處理方式就是捕捉、撲殺。但這樣的做法其實並未減少流浪狗的數量,除了仍然有棄養情況外,主要因素便是街頭狗兒的出生率。一隻流浪母犬在六個月開始就有生育能力,一次懷孕會生下4-6隻幼犬,而當這些幼犬長大,便又是新的一批生命在街頭流浪、繁殖。
當捕捉撲殺無法解決問題,人們是否能夠用別的方法終結浪浪的悲慘命運?(圖片來源:相信動物協會)
當捕捉撲殺無法減少流浪狗的數量,數量眾多的狗兒群聚、傳染病等問題也會造成當地居民與浪犬的衝突。除了收留的方法以外,動保團體與專家借鏡國外經驗與研究後,開始推行TNR觀念,也就是誘捕、結紮、放回原地。讓流浪犬的數量達到控管,也讓人與狗能夠在同一個地方和平共處。
改變是為了讓牠們的生存機會 變得更大
曾經在台大關懷生命社擔任重要人物的郭璇,在大學時期便致力於為校內及附近流浪狗結紮,讓台大校園內的流浪犬數量達到控管。然而她並不滿足於此,開始與愛媽合作、擴大結紮區域,想要利用她們團隊豐富的捕犬經驗,為更多地區的流浪犬完成絕育。然而她發現,若只靠著自己和其他志工的力量,恐只是杯水車薪。要擴大結紮規模,需要更多人手的加入,以及要有能夠廣大募集資源資金的專門組織,更重要的一點,是希望能藉由協會的成立,讓協會能夠在政府公部門的動保政策決議上佔有一席之地,為流浪犬發聲,於是在2016年,相信動物協會因而誕生。
志工安撫被誘捕的狗兒(圖片來源:相信動物協會)
堅持初衷,做認為是對的事情
成立已有兩年多的相信動物協會,除了協會主要幹部以外,也招募了正職捕犬員,提高捕犬效率,每個月的結紮母犬隻數量可達200隻。不僅在乎數量,他們更重視結紮比例,他們相信當同一個區內母犬的結紮比例達到80%,浪浪的數量才能真的達到有效降低。因此他們從台北開始,到新北、基隆地區作科學化的數量統計調查、以及結紮後續存活追蹤,讓流浪動物的管理更加系統化。同時也定期與公部門合作,在尋訪浪犬蹤跡時,將結紮、植晶片等動保觀念推廣給社會大眾。努力從台北市開始,逐漸擴展自己的足跡到各縣市,希望能夠有一天完成全台灣的流浪犬絕育行動。
協會與公部門合作訪視不願結紮的居民,推廣結紮對於人與狗的重要性。(圖片來源:相信動物協會)
謝謝你的愛
然而人力的短缺以及物資仍是協會目前遇上的棘手困難,因除了正職員工以外,其他成員皆為志工,他們在自身正職與協會事務上努力取得平衡,仍然希望能夠有更多人可以加入志工的行列,一起讓浪浪過著更好的生活。
在中途站的狗兒,牠們的溫飽需要您的愛心與支持。(圖片來源:相信動物協會)
想要支持相信動物的民眾,可以藉由加入協會舉辦的志工召募活動,相信動物協會的志工種類依照工作類型分為「接送志工」(會不會開車皆可)以及「家訪志工」,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狀況,貢獻一己之力。或者,您也可以參與認捐物資如狗飼料,讓待在相信動物協會中途站的狗兒得以獲得溫飽,也讓相信動物可以更加茁壯,幫助更多流浪犬隻。